配资炒股排排网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
有时,我们也称它为“剧本”
学佛之后
我开始慢慢明白
生命这出戏
它的导演究竟是谁
家庭变故的困惑
我是一名文字工作者,成长于书香之家。从记事起,奶奶便一直吃斋念佛,她的虔诚常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,被爷爷嗤为“封建迷信”。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哲学,尚且年幼的我分不清孰对孰错。
但那些混杂着经声佛号的质朴道理,却伴随奶奶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,在我脑海里打下楔子——“要做个好人”“要多行善事”“不要伤天害理”“善恶到头终有报”……
中学时代,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打破了原本平静美好的幸福生活。命运齿轮转动,链条次次绞准命门,被扼住的咽喉痛得发不出半点声音。那时不懂,这便是“无常”——人人会经历、处处在发生、时时常伴随。我只是一厢情愿地以为,只有自己才会经历这些与众不同的痛苦,并且百思不得其解,为什么命运要让我来承受这一切?心中不免开始质疑:不是说善有善报吗,为什么好人却没落得好下场?不是说恶有恶报吗,为什么那些肆意伤害别人的人却“春风得意马蹄疾”?
在书本中寻找答案
我苦苦思索,想知道答案,却不知从何入手,直到很多年后的某一天猛然醒悟:书,能回答世间所有问题。
于是成年后的岁月里,我用了十年时间寄浮身于世事,品人间百味、看人事更迭;又用了十年时间,忘情于书山文海,一半为谋生糊口、一半为心之所向。我在经卷中寻寻觅觅,想要知道:两千多年前,那位古印度王子究竟说了什么?他会怎样看待我正在经历的痛苦?又会给出什么样的解题思路?
感谢我的家庭教育,它让我在筛选书籍时能保持基本的判断能力,从源头过滤干扰冗余信息、排除歪理邪说;感谢曾经结下过善缘的自己,让我不曾遭遇“以盲引盲”误入歧途的悲剧。然而,我也越来越清醒地看到,愚痴如我、障深慧浅,即便所看书籍为大德经典,却始终“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”地在门外徘徊。有时候好像懂了,转过头又迷了;理上好像明白了,遇事又跟着习气跑了;打开书“法喜充满”了,合上书“想犯嗔戒”了……于是,在与外部环境的拉扯、与内心世界的搏斗中,时间如白驹过隙,转眼便过了不惑之年。
“是日已过,命亦随减,如少水鱼,斯有何乐?”
我下定决心要系统性地闻思修,身体力行地践行佛陀的教法,而不仅仅是只停留在纸面上。因缘合和之际,在朋友的推荐下,我报名了第21期闻熏班的学习。我给自己定下目标——听经闻法、出离烦恼;我给自己备好抓手——护持道场、服务有情;我给自己立下规矩——一切清零、空杯心态。
就这样,一场心灵之旅在草长莺飞的季节启程。
开启智慧之旅
一路走来,法师们的庄严慈悲、师兄们的热心和善、班委团队组建的科学高效自不必说,单就学习本身而言,佛学班便给我带来颇多启发与感悟。
虽然抱持着“空杯心态”,但刚开始学习时,还是忍不住觉得过于浅显。但当正式进入课堂,法师的幽默、博学很快就深深吸引了我,看似浅显的内容却在不知不觉间引入正见,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,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。
“礼佛”不是因为佛菩萨需要我们的跪拜,而是因为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骄慢;原来人人都有自己的“人生课题”,感受这世间“苦”与“无常”的并非只我一人;不要“执理废事”,亦不可“执事废理”,“理事圆融”才符合中道……一个个知识点似一滴滴雨露,滋润着我的心田。
最让我感慨的是课程之外的巩固与践行。从寺院巡礼到课程回顾交流,教务组师兄事无巨细的叮咛与陪伴,班委团队的各司其职、主动作为;加入护持志工,从法会引导到日常服务,感受用生命服务他人时由内心深处产生的喜悦……践行“承当、奉献、欢喜、包容”的空林修养,让生命更慈悲、更智慧,更柔软、更圆满。
第二堂课时,法师推荐了圣严法师的“佛学三书”。重新翻阅这套十年前曾读过的经典,有了完全不同的体会和意外的收获。“十二因缘的三世两重因果”向我揭示了生命这出戏的导演真面目,回答了困扰我多年的疑惑。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……“无明”和“行”是过去世的因,“生”与“老死”成为未来世所受的二种果报。现在世一边受着“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”的五种果报,一边种着“爱、取、有”的因,等着下一个轮回。
一切都不离因果,三世因果便是如此运作,由此而轮转生死。那些苦与乐、爱与恨、笑与泪,都来自于自己的造作。生命这出戏,自编自导自演自受罢了。
崭新的人生
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”学习佛陀的智慧,让我的生命之流不再像泛滥的洪水,没有方向地奔流。
曾打卡过的红墙前,亦庄亦谐的护法神兽依旧安然伫立;香园依然人来人往,柴扉掩不住袅袅茶香;千佛塔下的朝圣者合掌当胸,许愿时神情肃穆一如既往……世事仍在眼前浮光掠影地闪烁,心境却已全然不同。
2025年4月5日,我穿着志工黄马甲站在说法堂门口的光影里。水陆法会已近尾声,天气乍暖还寒,檐角的风铃携诵经声与木鱼声掠过大殿上空,鸱吻挺直背眺望远方。几只斑鸠踱步在双杉表瑞的法幢旁,啄食着被风带到地上的黄小米,那可是卢生梦里的一枕黄粱?有人穿过庭院,有人绕过回廊,有人将“楞严坛”挂在门钉上;有人低声饮泣,有人弦歌高唱,有人将麒麟的铜铃摇得“哐当”作响……置身在这人间剧场,我面带微笑,随角色把生旦净末丑扮上。
而我知道,我终将走向解脱,终将像佛陀一样,去利益一切众生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
文字|岁影 图片|小立
美编|妙能 编辑|梦觉
来源|空林文教
景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